close

我唯一能改變的的是誰?我想你一定可以答對-我自己。

我敢說你老早就懂得這道理。這麼根本,這麼簡單。

再問你一個問題:既然你一直在讀這本書,你會想到誰?並在腦海中出現誰的影像?使你不禁感嘆:「我希望他們知道這番道理,因為他們很需要?!」

這種事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發生。

我們知道:「我只能改變我自己。」

但是接著又會問:「你心裡想到誰?誰會需要QBQ?」

我們通常會說:「是他們!」

最近,你曾試圖「調整」別人嗎?這是我們確實常犯的毛病,但是,某些人並不認為自己正在意圖改變他人。

一位非營利組織的董事,在一次圓桌討論會對著四位成員說:「說真的,我不想改變我的助理,我真的不願這麼做!我只是想,她應該為自己擬定更多長遠的目標。」

這段話的意思是:「我希望她成為我想要的樣子。」

有些人知道自己正試著改變別人,只是不想承認罷了。

有一次,我和一位負責員工訓練的經理,正為了QBQ的課程作最後的安排,

她問:「你想知道副總裁為什麼要安排這些課程嗎?」

「當然,」我提高注意力,不知道她接下來想說什麼。

「她想調整艾德。」

調整艾德?

她接著解釋說,艾德是一位不稱職的主管,但是副總裁並沒有擔起責任,也沒有開誠布公地處理眼前的狀況,反而要整個團隊接受訓練。

「調整艾德」這四個字在我的腦海一再出現。

還有人把改變他人視為己任。我拜訪過一個年近三十的男士,他竟然說:「我相信『改變他人』是我的責任,因為我是管理者!」

抱歉,管理者是無法改變人的。管理者可以輔導、諮商、教導,但是誰都無法改變他人。

唯有當事人痛下決心,才可能從內心改變。

這是很難學會的一門功課。即使口口聲聲說自己「懂了」,但是距了解「是的,我只能我只能改變我自己!」,並誠實檢視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行為,還相差甚遠。

我經常問團隊:「你會為改善組織效能而做出哪一樣改變?」

通常,他們會列出一些「P」字開頭的詞彙,比方說:產品(Produce)、促銷(Promotions)、政策(Policies)、處理(Processes)、程序(Procedures)、定價(Pricing),以及人(People)。更多人、更少人、不一樣的人,有人還回答「百事」(Pespsi)。(沒錯,是百事。)

「要是休息室的自動販賣機,從賣可口可樂改變成百事可樂,那該有多好啊!」

在被問到想改變什麼來改變現狀時,人們的腦袋裡充滿各式各樣的想法。請猜猜看哪個答案從沒有人說過?「我!」

「我會改變自己,讓組織經營得更有效能。」

有人曾表示這問題太「詐」,但我並不苟同。

在讀一遍。我們的心根本不在那上面。

我們的想法,幾乎都先專注在其他地方。用「什麼」或「該如何」的方式發問,並包含「我」字在內的問題,幫助我們把注意力帶回自己身上。

如果我們全都試著型塑自己、而不是他人的想法與行動,那麼世界將更美好。

重點是QBQ之所以有用,因為它根據一項事實,那就是:「我只能改變我自己。

以上為QBQ!問題背後的問題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)其中一章。

 我覺得這篇文章,除了職場上適用之外,其實在一般的生活中也很受用,所以將整篇文章繕打出來,希望藉此提醒自己,也與大家分享。我也常陷入這樣的迷思之中,明明知道我只能改變我自己,但卻在不經意的情況之下,試圖地去改變他人或加諸自我的想法在別人身上。當然,很多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只是希望透過自省的方式來做修正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ssicachi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